李明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尿失禁到底是怎么回事

2024.10.21 14:12

尿失禁是指尿液不受控制地流出,其原因主要有年龄增长、生育损伤、疾病因素、生活习惯不良、精神心理因素等。具体分析如下:

1.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盆底肌肉松弛,尿道括约肌功能也会减弱,就像老化的橡皮筋失去弹性一样,难以有效地控制尿液的排出。对于这种情况,可通过盆底肌训练来改善,如凯格尔运动,即收缩肛门和阴道肌肉,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当运动、均衡饮食等也有助于缓解症状。

2.生育损伤:女性在生育过程中,尤其是顺产时,胎儿经过产道可能会对盆底肌肉和尿道括约肌造成损伤。这就好比一个精密的仪器在受到外力冲击后出现故障。产后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就容易导致尿失禁。为了预防和改善这种情况,产后应尽早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包括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训练等,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增加腹压的动作。

3.疾病因素:某些疾病会引发尿失禁。例如泌尿系统感染,炎症刺激尿道和膀胱黏膜,导致膀胱敏感性增加,膀胱容量减小,稍有尿液就会产生强烈的排尿冲动,难以控制。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引起神经病变,影响膀胱的神经传导,导致膀胱功能失调。对于泌尿系统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要多喝水、多排尿。对于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要积极控制血糖,可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

4.生活习惯不良: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导致尿失禁。例如长期憋尿,会使膀胱过度充盈,膀胱肌肉弹性减弱,久而久之就会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另外,过度肥胖也会增加腹部压力,对膀胱造成压迫,导致尿失禁。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避免憋尿。对于肥胖者,应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减轻体重,减轻腹部对膀胱的压力。

5.精神心理因素:当人处于高度紧张、焦虑或压力过大的状态时,也可能出现尿失禁的情况。是因为精神心理因素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膀胱的控制。例如在面临重要考试或者公开演讲时,有些人会突然有尿意且难以控制。对于这种情况,要学会调整心态,通过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方式来缓解紧张情绪,从而减少尿失禁的发生。

尿失禁虽然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问题,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困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了解其病因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