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疾病会造成心律失常吗

2024.09.10 18:14

心血管疾病会造成心律失常。

心血管疾病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等。这些疾病都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比如,冠心病患者由于心肌缺血,可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引起心肌细胞的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异常,从而导致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心肌病患者由于心肌本身的病变,可导致心肌细胞的功能障碍和电活动紊乱,进而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可导致心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心房或心室的压力和容量负荷过重,长期可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下降,可导致心肌的缺氧、缺血和代谢紊乱,也容易引发心律失常。

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需要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而某些药物也可能具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同时,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合并其他疾病或存在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这些因素也可能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心律失常可导致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可引起心脏骤停,危及生命。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密切关注其心脏的电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和治疗心律失常,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同时,患者也应积极治疗心血管疾病本身,改善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心律失常的因素,以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