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气血胸是怎么回事

2024.12.31 08:17

气血胸是指胸腔内同时积血积气的一种病症。其病因主要有胸部外伤、医源性损伤、肺部疾病、凝血功能异常、胸腔内血管病变。具体分析如下:

1.胸部外伤:胸部受到外力撞击,如车祸、高处坠落、暴力击打等,可能导致肋骨骨折,骨折断端刺破胸腔内的血管和肺组织,使血液流入胸腔同时肺泡破裂气体进入胸腔形成气血胸。对于较轻的胸部外伤引起的气血胸,可采取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吸氧等,让机体自行吸收胸腔内的积血积气。若积血积气较多,则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等操作。

2.医源性损伤:在胸部的医疗操作过程中,如胸腔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等,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损伤胸腔内的血管和肺组织,从而引发气血胸。在进行这类操作时,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提高操作技能。一旦发生医源性气血胸,需根据具体情况,少量的可密切观察,严重的可能需要再次手术修复损伤部位。

3.肺部疾病:某些肺部疾病,像肺结核、肺炎、肺脓肿等,病变侵袭肺部组织,使肺组织变得脆弱,容易出现肺泡破裂和血管破损。例如肺结核患者,结核病灶可侵蚀血管和肺泡,导致出血和气胸的发生。针对肺部疾病引起的气血胸,主要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肺结核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同时根据气血胸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对症措施,如胸腔闭式引流等。

4.凝血功能异常:当人体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时,如血友病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过量等情况,胸腔内的血管即使受到轻微的损伤,也容易出血,同时可能伴有肺泡破裂气体进入胸腔。对于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的气血胸,首先要纠正凝血功能,如补充凝血因子等,同时处理气血胸的情况,少量的可保守观察,大量的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5.胸腔内血管病变:胸腔内的血管发生病变,如主动脉瘤破裂、动静脉畸形等,会直接导致大量血液进入胸腔,并且可能伴随肺泡的受压破裂使气体进入胸腔。这种情况非常危急,往往需要紧急手术治疗来修复血管病变部位,同时处理气血胸的并发症。

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胸部受到不必要的外力撞击,进行医疗操作时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有肺部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按医嘱用药。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的人群要密切关注自身情况,定期检查凝血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