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患有乙肝,有什么危害

2025.10.09 17:11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可能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乙肝病毒感染后,不仅可能导致急性或慢性肝炎,还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癌。病毒长期存在于体内,会持续损害肝细胞,影响肝脏正常功能,进而威胁生命健康。

乙肝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肝脏的长期损害。急性感染期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症状,若未及时治疗,可能转为慢性乙肝。慢性乙肝患者肝脏长期处于炎症状态,肝细胞反复受损和修复,逐渐形成肝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功能严重衰退,可能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乙肝病毒是肝癌的主要诱因之一,慢性感染者肝癌风险显著增加。乙肝还可能通过母婴、血液或性接触传播,对周围人群构成潜在威胁。

预防和管理乙肝需重视疫苗接种和定期检查。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感染最有效的方式,尤其是新生儿和高风险人群。感染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病毒载量和肝脏超声,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避免饮酒、滥用药物等伤肝行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减缓病情进展。乙肝患者需遵医嘱治疗,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换方案。与他人密切接触时,应注意避免血液和体液传播,保护他人健康。通过科学管理和积极治疗,乙肝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