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锥体外系疾病会发抖吗

2024.08.21 15:50

锥体外系疾病可能会导致发抖。

锥体外系是运动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活动、维持体态姿势等。当锥体外系发生病变时,会出现一系列运动障碍的表现,发抖就是其中之一。

锥体外系疾病导致发抖的原因较为复杂。一方面,锥体外系病变可能影响到神经递质的平衡,如多巴胺等,从而导致肌肉控制失调,出现不自主的抖动。这种抖动可以是静止性的,即在安静状态下出现,也可以是动作性的,即在活动时明显。另一方面,锥体外系对运动的协调性起着重要作用,其功能异常可使肢体的运动变得不平稳、不协调,进而表现为发抖。例如帕金森病,这是一种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患者常出现典型的静止性震颤,也就是手部或下肢等部位的不自主抖动,同时伴有运动迟缓、肌强直等症状。其他锥体外系疾病如亨廷顿舞蹈病等,也可能出现全身性的不自主运动,包括抖动、舞蹈样动作等。

发抖并不一定完全由锥体外系疾病引起,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不良反应等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当出现发抖等异常表现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结果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诊断,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锥体外系疾病患者,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旨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以促进疾病的恢复。锥体外系疾病与发抖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具体情况需要根据个体差异和具体病情进行评估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