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败血症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引起

2025.08.18 16:37

败血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通常是由于细菌、病毒或真菌等病原体进入血液循环所导致的。感染可以源自身体的任何部位,如肺部、尿路、腹腔或皮肤等。当病原体释放毒素或引发免疫反应时,可能导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败血症的发生通常与多种因素相关。首先,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是一个重要因素。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个体,容易受到感染。创伤、手术或侵入性操作也可能为病原体进入血液提供机会。其次,某些病原体的致病性较强,能够引发更为严重的感染。例如,革兰氏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的致病菌在败血症中占据重要地位。感染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病情迅速恶化。临床上,败血症的症状可能包括高热、寒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意识模糊等,表现出全身性炎症反应。

在面对败血症时,及时的医疗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早期识别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生存率。应注意监测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医生通常会根据病情进行血液培养、影像学检查等,以确定感染源并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支持性治疗也不可忽视,包括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以及必要时的器官支持。对于高危人群,预防感染的措施也应加强,如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接种疫苗等。败血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医务人员具备较高的警觉性和专业知识,以便在关键时刻作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败血症是一种危急的医学状况,早期识别、及时治疗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