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消化道出血如何处理

2024.12.21 10:01

消化道出血应立即就医、补充血容量、止血治疗、针对病因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就医:消化道出血是一种紧急情况,可能导致严重的贫血、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患者或家属一旦发现有呕血、黑便等症状,应尽快呼叫急救车或送往附近医院,不要自行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2.补充血容量: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以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和缺氧。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调整输液速度和量,必要时输血治疗,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3.止血治疗:根据出血的部位和原因选择不同的止血方法。例如,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可采用内镜下止血,如注射止血药物、电凝止血、套扎止血等;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使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或套扎治疗等。药物止血也是常用的方法,如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有利于止血;还可使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减少内脏血流量,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4.针对病因治疗:在止血的同时,积极寻找出血的病因并进行治疗。如消化性溃疡患者需要进行抗溃疡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可能需要进行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治疗,如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如果是肿瘤引起的出血,则需要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等进行手术、化疗或放疗等治疗。

5.密切观察病情: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以及观察呕血、黑便的量和性质,记录尿量等。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再出血、感染等,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在消化道出血的处理过程中,患者应保持安静,避免紧张情绪加重出血。家属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提供准确的病史信息。同时,在出血停止后,患者也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调整和后续治疗,避免过早进食粗糙、刺激性食物,防止再次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