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小儿脊髓性肌萎缩怎么办

2025.09.11 17:28

小儿脊髓性肌萎缩是一种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主要因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突变导致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退化,引发肌肉无力和萎缩。目前医学上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多学科综合管理可延缓病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

早期诊断和干预是关键。基因检测可确诊,一旦确诊需立即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如诺西那生钠、利司扑兰等可增加SMN蛋白生成,延缓运动功能退化。康复治疗包括物理训练、呼吸支持和营养管理,帮助维持肌肉功能,预防关节挛缩和脊柱侧弯。呼吸功能受损时需使用无创通气或气管切开,吞咽困难者需调整饮食或采用鼻饲。定期随访神经科、呼吸科及康复科医生,动态评估病情变化。

注意避免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可能加重病情。家庭护理需关注营养均衡,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避免剧烈运动,但需保持适度活动防止肌肉僵硬。心理支持同样重要,患儿及家庭可能面临焦虑或抑郁,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治疗过程中需监测药物副作用,如肝功能异常或血小板减少。参与临床研究可能获得新疗法机会,但需权衡风险与收益。及时接种疫苗,减少感染风险。社会支持体系如病友组织可提供经验分享与资源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