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肝纤维化是怎么形成的

2025.02.23 12:28

肝纤维化形成主要与慢性肝损伤、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代谢异常、肝星状细胞活化、遗传因素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慢性肝损伤:慢性肝损伤是肝纤维化形成的重要基础。各种病因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长期作用于肝脏,导致肝细胞持续受损。受损的肝细胞会释放出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这些物质会进一步诱导炎症反应,刺激肝星状细胞活化,同时也会影响细胞外基质的代谢平衡,使得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多、降解减少,逐渐在肝脏内沉积,从而促使肝纤维化的形成。

2.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在肝纤维化进程中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当肝脏受到损伤时,免疫系统被激活,炎症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会浸润到肝脏组织。这些炎症细胞会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等。炎症因子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另一方面还能通过调节细胞外基质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持续的炎症反应会不断加重肝脏的损伤,为肝纤维化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细胞外基质代谢异常:正常情况下,肝脏内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处于动态平衡。在肝纤维化时,这种平衡被打破。细胞外基质主要由肝星状细胞合成,包括胶原蛋白、纤连蛋白等成分。在病理状态下,多种因素如炎症因子、氧化应激等会刺激肝星状细胞过度合成细胞外基质。同时,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的平衡失调,导致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降低,不能有效降解细胞外基质,使得细胞外基质在肝脏内大量堆积,最终导致肝纤维化。

4.肝星状细胞活化: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在正常肝脏中,肝星状细胞处于静止状态,主要储存维生素A等功能。当肝脏受到损伤时,肝星状细胞被多种细胞因子、氧化应激产物等激活。活化后的肝星状细胞会发生表型转化,失去储存维生素A的能力,同时获得增殖、迁移、合成大量细胞外基质等能力。会大量合成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成分,并且自身的收缩能力增强,导致肝脏结构发生改变,促进肝纤维化的发展。

5.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肝纤维化的形成中也有一定影响。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可能会影响个体对肝损伤的易感性以及肝脏修复的能力。例如,一些基因可能影响肝脏内炎症反应的强度、细胞外基质代谢的调控或者肝星状细胞的活化过程。如果个体携带这些易感基因,在受到相同的肝损伤因素作用时,可能更容易发生肝纤维化,而且纤维化的进展速度可能也会更快。

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长期大量饮酒,减少肝脏负担;积极预防和治疗病毒性肝炎;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引发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维护肝脏健康,降低肝纤维化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