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肝密度减低,是什么原因

2025.10.09 17:11

肝密度减低在影像学检查中通常提示肝脏组织存在异常改变,可能与脂肪浸润、水肿、炎症或纤维化等病理状态有关。常见原因包括脂肪肝、肝炎、肝淤血或早期肝硬化等,需结合临床进一步鉴别。

脂肪肝是导致肝密度减低的常见因素,由于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使得肝脏在CT或超声检查中呈现低密度影。长期饮酒、肥胖、糖尿病或高脂血症等代谢异常均可诱发脂肪肝。病毒性肝炎或药物性肝损伤可能导致肝细胞水肿或坏死,表现为肝密度不均或局部减低。肝淤血多见于心力衰竭患者,肝脏血流回流受阻,组织间隙水分增多,密度随之降低。肝硬化早期也可能因纤维组织增生和脂肪变性混合存在,呈现密度减低表现。

发现肝密度减低时,需结合肝功能检查、肝炎病毒筛查及病史综合判断。避免自行解读影像报告,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若伴随乏力、黄疸或腹胀等症状,可能提示疾病进展,需尽早干预。日常需控制饮酒、调整饮食结构并监测代谢指标,定期复查影像学及肝功能,以评估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