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中医便血与什么鉴别

2024.12.21 09:50

中医便血需与痢疾、痔疮、肛裂、直肠息肉、直肠癌鉴别。具体分析如下:

1.痢疾: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便血多为脓血相兼,且有排便次数增多、腹痛、肛门坠胀等伴随症状。其病因多为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不洁,湿热、疫毒、寒湿之邪壅塞肠中,气血与之相搏结,使肠道传导失司,脂膜血络受伤而发病。

2.痔疮:痔疮所致便血,多在排便时或便后出血,颜色鲜红,点滴而下或喷射而出。常伴有肛门肿物脱出,多因久坐久立、负重远行、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湿热下注肛门,气血瘀滞,筋脉横解而成。

3.肛裂:肛裂便血一般量较少,颜色鲜红,多伴有排便时肛门疼痛,疼痛呈周期性,排便时疼痛,便后数分钟缓解,随后又因肛门括约肌收缩痉挛再次疼痛。多因大便干结,排便努挣,损伤肛管皮肤所致。

4.直肠息肉:直肠息肉引起的便血多为无痛性便血,出血量一般较少,血液多附着于粪便表面。息肉位置较低时,可脱出肛门外。多因湿热下注大肠,肠道气机不利,瘀血浊气凝聚而成。

5.直肠癌:直肠癌患者便血多为暗红色,常混有黏液或脓液,且伴有大便习惯改变,如排便次数增多、腹泻与便秘交替、大便形状变细等。多由于忧思抑郁,脾胃失和,湿热蕴结,气血瘀滞,日久成积所致。

在鉴别便血相关病症时,要全面收集患者的症状、病史等信息,包括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的情况,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如肛门指诊、肠镜等,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