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什么是习惯性流产

2025.04.16 11:03

习惯性流产是指连续发生三次或三次以上的自然流产,通常发生在妊娠20周之前。这种情况在医学上也被称为复发性流产,是许多育龄夫妇面临的生育难题。习惯性流产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对心理造成巨大压力,因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习惯性流产的原因复杂多样,可能涉及多种因素。首先,胚胎染色体异常是导致早期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所有流产的50%-60%。其次,母体因素也扮演重要角色,例如子宫结构异常、内分泌失调、免疫系统异常以及感染等。子宫结构异常包括子宫畸形、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些都可能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内分泌失调如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也会导致妊娠无法维持。免疫系统异常可能导致母体对胚胎产生排斥反应,从而引发流产。感染因素如弓形虫、风疹病毒等也可能增加流产风险。还有一些不明原因的习惯性流产,可能与遗传、环境或生活方式有关。

面对习惯性流产,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首先,建议在计划怀孕前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染色体分析、激素水平检测、子宫结构评估等,以排除潜在风险。其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避免吸烟饮酒等,有助于提高妊娠成功率。对于已经发生习惯性流产的夫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激素调节、免疫治疗或手术矫正子宫结构异常。心理支持同样重要,积极的心态有助于缓解焦虑和压力,提高妊娠成功率。定期产检和密切监测妊娠进展,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降低流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