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原发性腹膜炎的感染途径有什么

2025.02.23 12:29

原发性腹膜炎的感染途径包括肠道细菌的内源性感染、血源性感染、腹腔透析相关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感染以及腹腔内器官的病变引起的感染。具体分析如下:

1.肠道细菌的内源性感染:原发性腹膜炎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肠道细菌的内源性感染。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内的细菌不会进入腹腔,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手术后或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时,肠道细菌可以进入腹腔,导致腹膜炎。细菌如大肠杆菌、肠球菌等是常见的致病菌,感染后可引起腹痛、腹胀、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2.血源性感染:血源性感染是指细菌通过血液传播至腹腔,导致原发性腹膜炎。这种情况常见于全身性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等,细菌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腹腔。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等,感染风险更高,可能导致腹膜炎的发生。此类感染的临床表现可能较为隐匿,需通过血培养等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3.腹腔透析相关感染:腹腔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方法,但在透析过程中,腹腔可能受到细菌感染,导致原发性腹膜炎。这种感染通常与透析液的污染、透析管道的管理不当有关。患者在透析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定期监测腹膜液的细菌培养,以防止感染的发生。感染后,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膜刺激征等症状,需及时处理。

4.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等,容易发生原发性腹膜炎。这些患者的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抵御感染,腹腔内的细菌容易引发炎症反应。此类患者在出现腹痛、发热等症状时,需高度警惕腹膜炎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以防止病情加重。

5.腹腔内器官的病变引起的感染:腹腔内器官的病变,如肝脓肿、胰腺炎等,可能导致细菌进入腹腔,引发原发性腹膜炎。这些病变常伴随有炎症反应,细菌可通过直接扩散或血液传播进入腹腔。临床上,患者可能表现出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原发性腹膜炎是一种严重的腹腔感染,其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多种感染途径。了解这些途径对于预防和治疗腹膜炎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临床管理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原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