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病

2025.04.16 11:03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病是一种由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外阴和阴道炎症性疾病。该病常见于育龄女性,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及灼痛等症状。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免疫力下降、激素水平变化、抗生素使用不当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缓解症状和预防复发至关重要。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病的病原体主要是白色念珠菌,这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正常情况下存在于人体皮肤和黏膜表面。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阴道微环境失衡时,白色念珠菌过度繁殖,导致感染。典型症状包括外阴剧烈瘙痒、阴道分泌物呈白色凝乳状或豆腐渣样,并伴有灼热感和性交疼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外阴红肿、糜烂或排尿不适。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阴道分泌物镜检和真菌培养。治疗通常采用抗真菌药物,如局部应用的克霉唑、咪康唑或口服氟康唑。治疗期间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保持外阴干燥清洁。

预防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病的关键在于维持阴道微环境平衡和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免破坏阴道正常菌群。穿着透气、宽松的棉质内裤,避免紧身衣物和化纤材质。注意饮食均衡,减少高糖食物摄入,多食用富含益生菌的食品,如酸奶。避免过度清洗外阴,以免破坏天然保护屏障。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需排查是否存在糖尿病、免疫缺陷等潜在疾病,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长期管理。治疗期间应避免性行为,以免交叉感染或加重症状。定期复查和随访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