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什么叫长期不吃早餐

2025.03.06 10:21

长期不吃早餐指的是持续较长时间内,每天早晨不摄入任何食物或仅摄入极少量食物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是由于生活节奏快、时间紧张、减肥需求或不良饮食习惯等原因导致。早餐作为一天中的第一餐,对维持身体正常运转和健康至关重要,长期忽视早餐会对身体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长期不吃早餐会导致身体能量供应不足,影响大脑和肌肉的正常功能。早晨起床后,身体经过一夜的消耗,血糖水平较低,如果不及时补充能量,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疲劳乏力等症状。长期不吃早餐还会影响消化系统的健康。空腹状态下,胃酸分泌增加,容易引发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同时,长期不吃早餐可能导致代谢紊乱,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风险。研究还表明,长期不吃早餐与情绪波动、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存在一定关联。

长期不吃早餐的危害并非立竿见影,而是逐渐累积的。为了避免这些健康问题,应尽量养成规律吃早餐的习惯。早餐应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素,以保证身体获得充足的能量和营养。对于时间紧张的人群,可以选择简单易准备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牛奶、鸡蛋、水果等。早餐时间不宜过晚,最好在起床后1小时内完成,以确保身体能够及时获得能量补充。对于有特殊健康需求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或减肥者,应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合理安排早餐,避免因盲目节食而损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