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下腹部疼痛常见的病因是什么

2024.12.03 11:23

下腹部疼痛常见的病因有肠道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肌肉拉伤、腹部血管病变。具体分析如下:

1.肠道疾病:肠道疾病是下腹部疼痛常见原因之一。例如肠炎,多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饮食不洁、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也可诱发。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蠕动加快或痉挛,从而引发下腹部疼痛,常伴有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对于感染性肠炎,需根据病原体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肠道负担,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2.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结石是引起下腹部疼痛的泌尿系统常见病因。当结石在输尿管等部位移动时,会刺激尿路组织,引起输尿管痉挛,导致下腹部疼痛,疼痛往往较为剧烈,呈绞痛样,可伴有血尿、尿频、尿急等症状。另外,泌尿系统感染也会造成下腹部疼痛,细菌侵袭泌尿系统组织,引发炎症反应,产生疼痛,还会有尿痛、发热等表现。对于泌尿系统结石,根据结石大小等情况可采用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取石等方法。泌尿系统感染则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3.生殖系统疾病:在女性中,盆腔炎是下腹部疼痛的常见生殖系统病因。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产后或流产后感染、经期卫生不良等因素易诱发。炎症可累及子宫、输卵管和卵巢等盆腔器官,导致下腹部疼痛,常伴有白带增多、发热等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也会引起下腹部疼痛,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随着月经周期发生周期性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疼痛多在月经期间加重。在男性,前列腺炎等疾病可导致下腹部疼痛,久坐、酗酒、性生活不规律等因素可能诱发前列腺炎,炎症刺激周围神经引起疼痛,常伴有尿频、尿急、尿不尽等症状。对于盆腔炎需根据病原体进行抗感染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患者年龄、症状等情况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前列腺炎则需要改善生活习惯,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

4.肌肉拉伤:剧烈运动或突然的姿势改变可能导致下腹部肌肉拉伤,如仰卧起坐时用力过猛等。肌肉拉伤后,肌肉纤维受损,局部会出现炎症反应,引起下腹部疼痛,疼痛在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可稍有缓解,局部可能有压痛。一般通过休息、冷敷、热敷等方法促进肌肉恢复,严重时可能需要物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5.腹部血管病变:腹主动脉瘤等腹部血管病变可引起下腹部疼痛。腹主动脉瘤是由于腹主动脉壁局部薄弱,在血流压力作用下逐渐扩张形成瘤样病变。当瘤体增大到一定程度,可压迫周围组织或发生破裂风险,引起下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隐痛或胀痛,可伴有腹部搏动性肿块。肠系膜血管缺血也会导致下腹部疼痛,多由于血栓形成或血管栓塞,使肠系膜血管供血不足,肠道缺血、缺氧引发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腹主动脉瘤需要根据瘤体大小、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肠系膜血管缺血需要尽快恢复肠道血运,如抗凝、溶栓或手术治疗等。

如果出现下腹部疼痛,不要自行盲目用药,应及时就医,详细告知医生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信息,以便准确诊断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