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一直反复怎么回事

2024.08.29 16:46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一直反复可能是由于母乳中胆红素含量高、婴儿肝脏功能不成熟、母乳喂养不足、婴儿体内感染或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母乳中胆红素含量高:母乳中的胆红素含量较高,可能导致新生儿摄入过多的胆红素,从而引发黄疸。母亲应调整饮食,减少富含胆红素的食物摄入,如胡萝卜、南瓜等,以降低母乳中胆红素的含量。

2.婴儿肝脏功能不成熟:新生儿肝脏功能尚不成熟,无法有效代谢胆红素,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累,出现黄疸。此时,家长应密切关注婴儿的成长发育,按照医生建议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婴儿肝脏功能逐渐成熟。

3.母乳喂养不足:母乳喂养不足可能导致婴儿摄入的营养不足,影响肝脏功能,进而加重黄疸。家长应保证婴儿充足的母乳喂养,增加哺乳次数,提高母乳质量。

4.婴儿体内感染:新生儿体内感染可能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使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升高,引起黄疸。家长应及时带婴儿就医,积极治疗感染,控制病情。

5.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可能影响婴儿的肝脏功能,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母亲在哺乳期间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婴儿肝脏的药物,如必须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针对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反复出现,家长应密切关注婴儿的生长发育,调整母亲的饮食结构,保证充足的母乳喂养,及时治疗感染,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婴儿肝脏的药物。同时,保持与医生的密切沟通,遵循医生的建议,为婴儿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促进其健康成长。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需注意观察婴儿的肤色、精神状态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科学喂养和精心护理,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