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髓炎怎样确诊

2025.07.23 08:37

骨髓炎的确诊通常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以及细菌培养等多项手段。具体分析如下:

1.临床表现:骨髓炎的典型症状包括局部红肿热痛、活动受限以及发热等全身反应。病程较长者可能出现皮肤窦道或脓性分泌物。疼痛多为持续性且夜间加重,局部压痛明显。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拒食、哭闹或跛行。慢性骨髓炎患者可见患肢畸形或肌肉萎缩。

2.影像学检查:X线片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后期可见骨质破坏、骨膜反应或死骨形成。CT能更清晰显示骨质细微变化,MRI对软组织及骨髓水肿敏感度高,有助于早期诊断。核素骨扫描可发现病灶代谢活跃区域,但特异性较低。超声检查适用于浅表脓肿的定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常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C反应蛋白和血沉在急性期显著升高,慢性期可能轻度异常。降钙素原对细菌感染具有较高特异性。局部穿刺液或分泌物检查可辅助判断感染性质。

4.病理学检查: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获取病变组织,镜下可见炎性细胞浸润、骨质坏死或纤维组织增生。病理结果能明确诊断并排除肿瘤等疾病。慢性骨髓炎病理表现为肉芽组织及死骨共存,周围可见硬化骨。

5.细菌培养:抽取脓液或病变组织进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性。培养阳性率受抗生素使用影响,需在用药前采样。结核性骨髓炎需特殊培养或分子检测。

骨髓炎的诊断需综合多种方法,避免单一检查的局限性。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评估疗效,调整方案。饮食应保证营养,避免辛辣刺激。保持患处清洁,防止继发感染。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