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什么是弥漫性肝硬化

2025.08.20 16:10

弥漫性肝硬化是一种肝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肝脏组织的广泛纤维化和结节形成,导致肝功能逐渐衰退。此病通常是由长期的肝脏损伤引起的,常见的原因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长期酗酒、脂肪肝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等。随着病情的发展,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食管静脉曲张等。

在弥漫性肝硬化的早期阶段,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黄疸等症状。肝脏的损伤会影响其代谢功能,导致体内毒素的积累,从而引发更为严重的健康问题。肝硬化的诊断通常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MRI及肝功能检测,必要时还需进行肝活检以确认病理变化。治疗方面,主要目标是控制病因、减缓病情进展,并处理相关并发症。对于一些患者,肝移植可能是唯一的治愈方法。

在管理弥漫性肝硬化时,注意事项尤为重要。首先,患者应定期进行医学检查,以监测肝功能和疾病进展情况。其次,饮食方面应注意低盐、低脂肪、高蛋白的饮食,以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营养吸收。同时,避免饮酒和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以减少进一步损伤的风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度锻炼、充足睡眠和心理健康,也对疾病的管理有积极影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警惕任何异常症状的出现,如腹痛、腹胀、出血等,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指导。弥漫性肝硬化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