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什么是森林脑炎

2025.08.05 15:13

森林脑炎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部炎症。该病在某些地区尤其常见,尤其是东南亚和东亚的农村地区。感染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头痛、意识模糊、癫痫发作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这种疾病的传播主要依赖于特定的蚊子种类,如库蚊和白纹伊蚊。病毒在这些蚊子体内繁殖,当蚊子叮咬人类时,病毒便会通过唾液进入宿主血液。森林脑炎通常与农业活动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有关,尤其是在水稻田和湿地附近,蚊子的繁殖条件较为适宜。感染后,病毒会侵入大脑,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神经细胞损伤。尽管大多数感染者可能只表现出轻微的症状,但部分患者会发展为重症,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对于重症病例,及时的医疗干预至关重要,可能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支持性治疗。

预防森林脑炎的关键在于控制蚊子种群和减少蚊子叮咬的机会。使用驱蚊剂、穿着长袖衣物以及在蚊子活跃的时段避免户外活动,都是有效的防护措施。疫苗接种也是一种重要的预防手段,尤其是在高风险地区,接种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感染的风险。对于生活在或前往森林脑炎流行地区的人群,了解该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至关重要。及时识别和治疗感染者可以有效减少病情的严重性和传播风险。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环境卫生,定期清理积水,消灭蚊子滋生地,都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森林脑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了解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有助于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