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婴儿挛缩症是什么病

2024.08.29 16:46

婴儿挛缩症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婴幼儿时期的癫痫性脑病。

婴儿挛缩症通常在出生后一年内,尤其是4至8个月左右发病。其主要特征是成串出现的痉挛发作,表现为突然的短暂的屈肌收缩,多呈点头、弯腰、上肢内收或外展等动作,可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这种疾病往往会对患儿的大脑发育产生严重影响,导致智力、运动等方面的发育迟缓。

引起婴儿挛缩症的原因较为复杂。遗传因素可能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围生期的脑损伤,如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等,以及一些先天性脑发育异常、感染等也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对于婴儿挛缩症的诊断,除了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外,还需要结合脑电图检查,常可见高度失律的特征性改变。治疗方面,主要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同时要积极寻找并处理可能的病因。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于改善患儿预后非常关键,但即便经过积极治疗,部分患儿仍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对于患儿家庭来说,需要给予患儿充分的关爱和照顾,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带患儿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社会也应该给予这些患儿和家庭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