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春红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妇产科

盆腔炎中药该怎么调理

2025.04.14 16:13

盆腔炎中药调理方法包括清热利湿解毒、活血化瘀止痛、健脾益气扶正、温经散寒通络、疏肝理气解郁。具体分析如下:

1.清热利湿解毒:盆腔炎急性期多见湿热瘀结证,表现为下腹灼痛、带下黄稠,可选用黄柏、栀子、车前子等药物,配伍败酱草、红藤清热解毒,配合茯苓、泽泻利水渗湿,减轻局部充血水肿,抑制病原体繁殖,需注意苦寒药物久服易伤脾胃,建议症状缓解后调整方剂。

2.活血化瘀止痛:慢性盆腔炎常见气滞血瘀证,表现为下腹刺痛、经血暗紫,常用当归、赤芍、丹参活血调经,辅以延胡索、五灵脂化瘀止痛,改善盆腔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减少粘连形成,可配合局部热敷增强药效,月经量多者慎用破血药。

3.健脾益气扶正:久病体虚者需兼顾脾胃,如黄芪、党参补中益气,白术、山药健脾祛湿,增强免疫功能,减少复发,适用于疲劳乏力、白带清稀者,可佐少量陈皮理气防滞,避免单纯攻邪耗伤正气。

4.温经散寒通络:寒湿凝滞证见小腹冷痛、得热则减,选用艾叶、肉桂、小茴香温肾暖宫,吴茱萸、干姜散寒止痛,适合素体阳虚或经期受凉诱发者,可配合艾灸关元穴,阴虚火旺者忌用。

5.疏肝理气解郁:情志不畅易致肝郁气滞,加重盆腔充血,柴胡、香附疏肝解郁,郁金、玫瑰花行气活血,适用于情绪波动大、胁腹胀痛者,可搭配白芍柔肝止痛,避免长期使用辛燥药物伤阴。

盆腔炎的中药调理需辨证施治,急性期侧重祛邪,慢性期注重调和气血,结合体质差异调整用药比例,同时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劳累,必要时配合针灸或外敷疗法协同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