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男科

尿失禁吃什么药治疗

2025.11.03 22:12

尿失禁可选用抗胆碱能药物减少膀胱过度活动、雌激素类药物改善尿道黏膜萎缩、α受体阻滞剂缓解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梗阻、β3受体激动剂增强膀胱储尿功能、三环类抗抑郁药调节神经控制。具体分析如下:

1.抗胆碱能药物减少膀胱过度活动:这类药物通过阻断膀胱逼尿肌的胆碱能受体,降低肌肉异常收缩频率,适用于急迫性尿失禁。常见药物如索利那新、托特罗定,可能引起口干、便秘等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长期使用需监测认知功能,老年人慎用。

2.雌激素类药物改善尿道黏膜萎缩: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或栓剂可增强尿道闭合压力,对绝经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效。需注意雌激素可能增加子宫内膜病变风险,短期低剂量使用更安全。用药期间定期检查乳腺和盆腔,避免口服制剂加重心血管负担。

3.α受体阻滞剂缓解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梗阻:通过松弛膀胱颈及前列腺平滑肌,改善男性充盈性尿失禁。代表药物如坦索罗辛、多沙唑嗪,可能引发体位性低血压。建议睡前服用,服药后缓慢改变体位。合并高血压患者需调整降压药剂量。

4.β3受体激动剂增强膀胱储尿功能:选择性激活膀胱逼尿肌β3受体,延长储尿期容量,适合膀胱过度活动症。米拉贝隆是典型药物,副作用较少,可能出现心动过速或头痛。严重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禁用,用药期间监测血压和心率变化。

5.三环类抗抑郁药调节神经控制:如丙咪嗪通过抑制神经突触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增加尿道括约肌收缩力,对混合性尿失禁有效。需警惕心律失常、嗜睡等反应,避免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联用。初始剂量宜小,逐渐递增至治疗量。

药物选择需结合尿失禁类型和个体差异,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方案。存在肝肾功能异常、青光眼或心脏病史者应提前告知医生。部分药物存在交叉反应,联合用药时需评估相互作用。出现严重头晕、心悸或排尿困难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