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承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中医认为鼻塞的原因

2025.07.08 08:18

中医认为鼻塞的原因主要有外感邪气、肺气不宣、脾胃湿热、肾阳不足、痰浊阻肺。具体分析如下:

1.外感邪气:外感风邪、寒邪、热邪等邪气,侵袭肺卫,肺开窍于鼻,邪气犯肺,肺气失和,鼻窍不利而鼻塞。风邪侵袭,常兼夹寒或热,若为风寒,鼻黏膜多呈淡白肿胀;风热则鼻黏膜红肿。外感邪气所致鼻塞,初期多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症状。

2.肺气不宣:肺主气司呼吸,肺气的宣发肃降功能正常,则鼻窍通畅。若肺气失于宣发,如情志不舒,肝郁气滞,影响肺气的宣发,或肺气虚弱,无力宣发,都会导致鼻窍壅塞不通。肺气不宣引起的鼻塞,常伴有咳嗽、胸闷等肺气失和的表现。

3.脾胃湿热:脾胃为后天之本,若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醇酒等,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湿热之邪循经上蒸,蕴结鼻窍,导致鼻黏膜肿胀而鼻塞。此类鼻塞常伴有脘腹胀满、口苦口臭、大便黏腻等脾胃湿热的症状。

4.肾阳不足:肾为先天之本,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肺脾等脏,肺气失于温煦,脾阳运化无力,寒湿内生,上犯鼻窍,可致鼻塞。肾阳不足者多伴有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夜尿频多等症状。

5.痰浊阻肺:肺为贮痰之器,若肺失宣降,津液输布失常,聚而为痰。痰浊壅滞于肺,肺气不利,鼻窍为痰浊所阻而鼻塞。痰浊阻肺的鼻塞常伴有咳痰量多、色白质黏等症状。

中医对鼻塞病因的认识是基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通过对全身症状的综合分析来判断鼻塞的具体病因,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