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怎么办

2025.04.27 16:26

子宫动脉介入栓塞需术前评估栓塞风险、术中精准操作避免误栓、术后密切监测并发症、合理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定期随访观察疗效。具体分析如下:

1.术前评估栓塞风险: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前需全面评估患者凝血功能、血管解剖结构及既往病史,排除禁忌症如严重凝血障碍或对造影剂过敏。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子宫动脉走行及分支情况,制定个体化栓塞方案,降低术中出血及器官损伤风险。

2.术中精准操作避免误栓: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将导管超选择插入目标血管,缓慢注入栓塞剂至血流停滞。需注意避开卵巢动脉等重要分支,防止误栓导致卵巢功能衰竭或非靶器官缺血,同时控制栓塞剂用量以减少术后疼痛。

3.术后密切监测并发症:术后24小时内重点观察穿刺点出血、下肢动脉搏动及尿量变化,警惕盆腔感染、子宫缺血坏死或异位栓塞。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腹痛或排尿困难需立即处理,必要时行影像学复查明确栓塞范围。

4.合理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根据患者凝血状态,术后可短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或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降低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但需平衡出血与血栓风险,避免过度抗凝导致穿刺部位血肿或子宫异常出血加重。

5.定期随访观察疗效:术后1个月复查超声或MRI评估肌瘤或病灶缩小程度,3-6个月随访症状改善情况。若出现月经量复增或新发腹痛,需考虑部分再通或新发病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子宫动脉介入栓塞作为微创治疗手段,需严格把握适应症并规范操作流程,通过多环节质量控制最大限度保障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术后长期管理对维持疗效至关重要,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动态调整随访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