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压缩性骨折是什么意思

2025.07.29 15:21

压缩性骨折是指由于外力作用导致骨骼在垂直方向上受到压缩而发生的骨折,通常发生在脊椎骨、胫骨等部位。这种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尤其是骨质疏松患者,因为骨质疏松会使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在较小的外力作用下发生骨折。压缩性骨折的症状包括局部疼痛、活动受限以及可能伴随的神经症状,如麻木或刺痛感。

在压缩性骨折的发生过程中,脊椎骨的高度减小,可能导致脊柱的生物力学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身体的整体稳定性。患者在遭遇压缩性骨折后,常常会感到剧烈的背部疼痛,尤其是在站立或行走时,疼痛感可能加重。患者可能会出现驼背或脊柱侧弯等畸形,长期的压缩性骨折还可能导致慢性疼痛和功能障碍。对于老年人来说,压缩性骨折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肺炎等。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在面对压缩性骨折时,需注意多方面的因素。首先,及时就医是关键,医生会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光、CT或MRI来确认骨折的情况和程度。其次,治疗方案通常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物理治疗和疼痛管理,而手术治疗则可能涉及骨折复位和固定。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逐步恢复活动,避免过度负重和剧烈运动,以防止再次受伤。同时,保持良好的营养,尤其是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有助于骨骼的恢复。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及时了解骨骼健康状况,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对于有骨质疏松风险的人群,合理的锻炼和生活方式调整也非常重要,以增强骨骼的强度和韧性,降低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