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早产儿病毒感染是怎么回事

2025.09.08 17:11

早产儿病毒感染主要由母体感染垂直传播、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医疗操作中接触病原体、环境暴露增加感染风险、母乳或喂养不当引入病原体。具体分析如下:

1.母体感染垂直传播:妊娠期间母体感染病毒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可能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传染给早产儿。孕期定期筛查母体感染情况,必要时采取抗病毒治疗或调整分娩方式。

2.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早产儿免疫防御功能较弱,抗体水平低,易被病毒侵袭。提倡母乳喂养以传递母体抗体,必要时补充免疫球蛋白增强抵抗力。

3.医疗操作中接触病原体:住院期间使用呼吸机、留置导管等操作可能增加病毒暴露风险。严格消毒医疗器械,减少非必要侵入性操作,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

4.环境暴露增加感染风险:早产儿病房人员密集或通风不良易导致病毒传播。优化病房环境,限制探视人数,确保空气流通,定期进行环境消杀。

5.母乳或喂养不当引入病原体:母乳储存或加工不当可能污染病毒,配方奶调配不洁也可能引发感染。指导正确母乳储存方法,规范配方奶冲调流程,避免使用污染水源。

早产儿病毒感染需综合预防与干预,从孕期管理到产后护理均需重视。早期识别感染征兆,如喂养困难、体温异常等,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可显著降低重症风险。同时,家庭与医疗团队协作,确保喂养、护理环节的安全,是保护早产儿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