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胃寒是什么引起的

2025.07.09 08:32

胃寒主要是由于脾胃阳气不足或外感寒邪侵袭,导致胃部功能失调的一种病理状态。长期饮食不规律、过食生冷或体质虚弱等因素均可引发胃部虚寒,表现为胃脘冷痛、喜温喜按、泛吐清水等症状。中医理论认为,胃主受纳腐熟水谷,需阳气温煦以维持正常功能,若阳气受损或寒邪内阻,便会出现胃寒证候。

胃寒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饮食不当是常见诱因,频繁摄入生冷食物如冰饮、海鲜或未加热的瓜果,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寒湿内停。长期饥饿或暴饮暴食会削弱胃的运化能力,加重虚寒。外感寒邪也可能直接侵袭胃腑,例如腹部受凉或淋雨后未及时保暖。体质因素同样关键,先天阳气不足或久病体虚者,脾胃功能较弱,更易出现胃寒。情绪压力过大或过度劳累也会间接耗伤阳气,影响胃部温煦功能。

调理胃寒需注重日常养护。饮食上应避免生冷,多选择温性食物如姜、红枣、羊肉,可适当饮用红糖姜茶以散寒暖胃。注意腹部保暖,尤其季节交替时避免受凉。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提升阳气,如太极拳或慢跑。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如严重疼痛、呕吐频繁,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胃寒者切忌自行滥用寒凉药物,中医辨证后可采用温中散寒的方剂,如理中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