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尿常规会出现假阴性吗

2024.12.16 16:52

尿常规检查确实有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假阴性是指在实际存在某种病理状态或疾病的情况下,检查结果却显示为阴性。这种情况在尿常规中并不罕见,可能会导致误诊或漏诊,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尿常规检查主要用于评估尿液的成分和性质,以帮助诊断各种泌尿系统疾病、代谢异常及全身性疾病。假阴性的出现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尿液的稀释程度、样本的采集和处理不当以及患者的生理状态等都可能影响检查结果。如果患者在检查前大量饮水,尿液可能会被稀释,从而导致某些成分的浓度低于检测的阈值,造成假阴性。某些药物或食物的摄入也可能干扰尿常规的结果,影响特定成分的检测。比如,某些抗生素可能会影响尿液中细菌的检测,导致尿路感染的假阴性结果。在进行尿常规检查时,了解这些潜在的影响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尿常规检查时,患者应注意一些事项以提高检查的准确性。首先,建议在检查前避免大量饮水,以免稀释尿液,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其次,样本的采集应遵循医生的指导,通常建议采集晨尿,因为晨尿的浓缩程度较高,能够更好地反映尿液中的成分。患者在检查前应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药物和补充剂,因为某些物质可能会干扰检测结果。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有泌尿系统疾病家族史或相关症状的患者,通过定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避免漏诊。尿常规检查虽然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筛查手段,但了解其局限性和注意事项,对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