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怎么确定是慢性肠胃炎

2025.01.11 17:23

慢性肠胃炎的确定可从症状、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这几方面综合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1.症状:慢性肠胃炎患者常出现间断性腹部隐痛、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还可能伴有消化不良,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这些症状往往反复出现,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例如,患者可能经常在进食后出现腹部不适,疼痛程度轻重不一,腹泻有时一天数次,有时可能几天一次,没有明显规律。

2.病史:有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酗酒、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幽门螺杆菌感染史等情况的人群更易患慢性肠胃炎。如果患者长期有这些不良习惯或者感染情况,且出现了肠胃不适症状,患慢性肠胃炎的可能性较大。比如,一个人长期大量饮酒,近期开始出现腹部疼痛和消化不良症状,就需要考虑慢性肠胃炎的可能。

3.体征:部分患者可能有腹部压痛,多为轻压痛,疼痛部位主要在上腹部或脐周。体格检查时,按压这些部位患者会有轻微疼痛感,但通常没有反跳痛等严重体征。不过,体征对于慢性肠胃炎的诊断并非特异性的,还需要结合其他方面进行判断。例如,有的患者仅表现为上腹部轻微压痛,无其他明显异常体征。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炎症反应。粪便常规检查可发现有无潜血、白细胞、寄生虫卵等异常情况。如果粪便潜血阳性,可能提示肠道黏膜有损伤出血;白细胞增多可能表示肠道存在炎症。例如,当患者出现腹泻症状时,粪便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增多,可能是慢性肠胃炎的一个表现。

5.内镜检查:胃镜和肠镜是诊断慢性肠胃炎的重要手段。通过内镜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和肠黏膜的情况,如黏膜是否有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病变。如果发现胃黏膜或肠黏膜存在上述病变,结合患者的症状等情况,就可以诊断为慢性肠胃炎。例如,在胃镜下看到胃黏膜充血、水肿,患者又有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就可考虑慢性肠胃炎的诊断。

在判断是否为慢性肠胃炎时,要综合各种因素,不能仅凭单一症状或检查结果就下结论。同时,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肠道肿瘤、炎症性肠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