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如何确诊患有高血压

2025.03.07 20:05

确诊高血压需要通过多次测量血压、观察症状、了解病史、进行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1.多次测量血压:确诊高血压的首要步骤是多次测量血压。通常需要在不同时间、不同状态下进行多次测量,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正常血压应低于120/80毫米汞柱,若多次测量结果高于140/90毫米汞柱,则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测量时需注意避免情绪波动、运动后或饱餐后立即测量,以免影响结果。

2.观察症状: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头痛、头晕、心悸、视力模糊等症状。这些症状虽非特异性,但结合血压测量结果,可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长期高血压还可能导致心脏、肾脏等器官损害,出现相应症状,如胸闷、气短、夜尿增多等。

3.了解病史: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家族史、既往病史、生活习惯等,有助于判断高血压的病因和风险因素。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者,患病风险较高。长期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

4.进行体检:体检是确诊高血压的重要环节。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心脏、血管、眼底等,评估是否存在高血压引起的器官损害。心脏听诊可发现心脏杂音或心律不齐,眼底检查可发现视网膜动脉硬化等病变,这些均为高血压的典型体征。

5.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血糖、肾功能等,旨在评估高血压对全身各系统的影响。血常规可发现贫血或感染,尿常规可发现蛋白尿或血尿,血脂和血糖异常提示代谢综合征,肾功能检查可发现肾损害。这些检查结果有助于全面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高血压的诊断需综合多方面因素,结合临床表现、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才能做出准确判断。早期发现和干预对于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