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耳朵鸣是什么情况

2025.10.20 17:59

耳朵鸣可能是内耳血液循环不良导致听觉神经异常放电、长期暴露于噪音环境引发听觉系统损伤、耳道堵塞或耳垢堆积影响声音传导、精神紧张或疲劳造成神经功能紊乱、药物副作用干扰听觉传导通路。具体分析如下:

1.内耳血液循环不良导致听觉神经异常放电:内耳微循环障碍可能导致局部缺血缺氧,毛细胞及听神经因代谢异常产生自发性电信号,这些异常信号被大脑误判为持续存在的耳鸣声。常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血管性疾病患者,寒冷刺激或体位突然改变时症状可能加重。

2.长期暴露于噪音环境引发听觉系统损伤:高强度声波持续冲击会破坏耳蜗内毛细胞结构,受损细胞无法正常传递声音信号,反而向中枢发送紊乱的生物电活动。职业性噪音暴露或频繁使用耳机音量过大者易出现此情况,早期脱离噪音环境可能减轻症状。

3.耳道堵塞或耳垢堆积影响声音传导:外耳道被耵聍、异物或炎症分泌物阻塞后,外界声波传入受阻,耳内压力变化可能刺激鼓膜或中耳结构产生异常振动感。同时堵塞可能引发耳道内回声效应,放大自身呼吸、咀嚼等低频声音形成耳鸣错觉。

4.精神紧张或疲劳造成神经功能紊乱:长期焦虑或睡眠不足会过度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听觉皮层及脑干神经核团兴奋性失衡,错误放大细微神经信号形成主观性耳鸣。此类情况常伴随头痛、注意力涣散等神经衰弱表现。

5.药物副作用干扰听觉传导通路:部分药物可能损伤耳蜗毛细胞或改变内耳淋巴液电解质平衡,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利尿剂等。药物毒性作用通常呈剂量依赖性,早期停药后部分功能可逆,但严重时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害。

突发耳鸣或持续加重需及时排查器质性疾病,避免用力擤鼻或耳道进水。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稳定有助于缓解功能性耳鸣,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咨询医师。噪音环境下建议佩戴防护装备,定期清理耳道但避免过度掏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