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小儿高热

2025.09.08 17:10

日常生活中预防小儿高热需注意保持适宜的室内温湿度、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或过热、保证充足水分摄入维持代谢平衡、定期接种疫苗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感染源减少病原体传播。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适宜的室内温湿度:室内温度建议维持在22-24℃,湿度控制在50%-60%。过高温度可能导致体温调节失衡,湿度过低易使呼吸道黏膜干燥,削弱防御功能。使用加湿器或定时通风可改善环境,但需避免直吹冷风。

2.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或过热:根据气温变化灵活调整衣物厚度,以手脚温暖、背部无汗为判断标准。过度包裹可能引发捂热综合征,而穿着过少易受风寒。睡眠时选择透气棉质衣物,避免使用电热毯或过厚被褥。

3.保证充足水分摄入维持代谢平衡:每日饮水量按体重计算,每公斤需30-50mL。水分不足会影响散热功能,增加高热风险。可观察尿液颜色,淡黄色为正常。夏季或活动后需额外补充水分,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最佳。

4.定期接种疫苗增强免疫力:按计划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如麻疹、流感等疫苗能有效预防相关疾病引发的高热。接种后可能出现短暂低热,属正常免疫反应,无需过度干预。

5.避免接触感染源减少病原体传播:流行季节少去人群密集场所,外出佩戴口罩。家庭成员患病时需隔离,餐具毛巾分开使用。勤洗手且规范使用七步洗手法,尤其饭前便后及接触公共物品后。

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出现高热需立即就医而非自行处理。退热药物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过量或混用。物理降温时禁用酒精擦拭,优先选择温水敷额头或腋下。观察是否伴随皮疹、抽搐等症状,及时记录体温变化供医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