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绞痛分哪几种类型

2025.03.07 20:05

心绞痛主要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微血管性心绞痛和卧位型心绞痛,具体分析如下:

1.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是最常见的心绞痛类型,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患者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胸痛。疼痛通常持续数分钟,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可缓解。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具有可预测性,症状相对稳定,不会在短时间内加重。

2.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较为严重。疼痛发作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增加,甚至在休息时也会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可能预示着心肌梗死的风险,需要及时就医。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是其主要病理机制,治疗上需积极抗血小板、抗凝及介入治疗。

3.变异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又称Prinzmetal心绞痛,由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疼痛通常在静息时发生,尤其在夜间或清晨。变异型心绞痛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无关,而是由于血管平滑肌异常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硝酸酯类药物和钙通道阻滞剂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可有效缓解症状。

4.微血管性心绞痛:微血管性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心肌缺血。患者常表现为典型的心绞痛症状,但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大血管无明显狭窄。微血管性心绞痛多见于女性,尤其是绝经后女性。治疗上需改善微循环,使用硝酸酯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

5.卧位型心绞痛:卧位型心绞痛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绞痛,患者在平卧位时发生胸痛,坐起或站立后症状缓解。卧位型心绞痛通常与心脏功能不全有关,平卧位时回心血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导致心肌缺血。治疗上需改善心脏功能,使用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及强心药物等。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症状,不同类型的心绞痛具有不同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诊断心绞痛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治疗上需根据具体类型采取相应的药物和介入治疗,同时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以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