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B超检查脾偏大怎么回事

2025.02.16 09:21

脾偏大可能是感染性因素、血液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病、脾脏淤血、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1.感染性因素:感染性疾病如病毒、疟疾、细菌感染等可引起脾脏反应性增大。病毒感染时,脾脏内的免疫细胞会增生以对抗病毒,导致脾脏体积增大。疟疾感染时,疟原虫在脾脏内繁殖,引发免疫反应,使脾脏充血肿大。对于感染性因素导致的脾大,主要是针对感染源进行治疗,如抗病毒、抗疟、抗感染等治疗,随着感染的控制,脾脏可能逐渐恢复正常大小。

2.血液系统疾病:多种血液系统疾病会造成脾大,例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可浸润脾脏,使其增大。恶性淋巴瘤细胞侵犯脾脏时,也会导致脾脏结构破坏和体积增大。这类疾病需要通过化疗、放疗或骨髓移植等特殊治疗手段,来缓解病情,脾脏大小可能随着疾病的治疗而有所改善。

3.结缔组织病:像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结缔组织病,自身免疫反应异常。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累及脾脏时可引起脾大。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免疫复合物在脾脏沉积,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脾脏增大。治疗主要是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来调节免疫功能,控制病情发展。

4.脾脏淤血:一些心血管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等可使脾脏淤血而肿大。当心脏功能不全时,静脉回流受阻,脾脏的血液不能顺利回流到心脏,就会淤积在脾脏内,导致脾脏体积增大。改善心脏功能是关键,如治疗心力衰竭、解除心包缩窄等,脾脏淤血改善后,脾大可能减轻。

5.遗传代谢性疾病: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如戈谢病、尼曼-匹克病等,由于遗传因素导致体内代谢异常。在戈谢病中,葡萄糖脑苷脂酶缺乏,使葡糖脑苷脂在脾脏等器官大量蓄积,引起脾脏肿大。这类疾病的治疗相对复杂,可能需要酶替代治疗等特殊方法。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饮食上尽量均衡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果发现脾大,要定期进行复查,密切关注脾脏大小的变化以及身体的其他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疾病并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