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损伤性血胸积血不凝固是什么原因

2025.03.05 16:30

损伤性血胸积血不凝固的原因主要与胸腔内的生理环境和血液成分的变化有关。胸腔内的血液在损伤后,由于胸腔的特殊环境,血液中的凝血机制受到抑制,导致积血不凝固。这种现象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理解其机制有助于更好地处理损伤性血胸。

胸腔内的血液不凝固主要与胸腔内的纤溶系统激活有关。当胸腔受到损伤时,血液流入胸腔,胸腔内的纤溶系统被激活,导致血液中的纤维蛋白被迅速分解。纤维蛋白是血液凝固的关键成分,其分解使得血液无法形成稳定的凝块。胸腔内的温度、酸碱度和氧气浓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血液的凝固过程。胸腔内的温度较低,酸碱度偏碱性,这些条件不利于血液凝固。同时,胸腔内的氧气浓度较低,进一步抑制了血液凝固的机制。损伤性血胸中的积血往往呈现不凝固的状态。

在处理损伤性血胸时,需要注意及时诊断和干预。积血不凝固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治疗,相反,积血的存在可能导致胸腔内压力增加,影响呼吸功能,甚至引发感染等并发症。临床中通常通过胸腔穿刺或胸腔引流术来清除积血,缓解胸腔内压力。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胸腔内积血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大量积血或持续出血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干预以控制出血源。预防感染和促进胸腔内积血的吸收也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损伤性血胸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