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静脉血栓是一种什么病

2025.03.13 14:19

静脉血栓是一种由于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凝结而形成的血管阻塞性疾病。这种病症通常发生在下肢深静脉,但也可能出现在其他部位的静脉。静脉血栓的形成与血液流动缓慢、血管壁损伤以及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如果不及时治疗,静脉血栓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甚至危及生命。

静脉血栓的形成机制复杂,涉及多个生理和病理过程。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顺畅,不会发生凝结。当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如长时间卧床、手术后或长途旅行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容易在静脉内积聚,形成血栓。血管壁的损伤,如外伤、手术或炎症,也会触发凝血反应,导致血栓形成。血液高凝状态,如遗传性凝血因子异常、恶性肿瘤或某些药物的使用,也会增加静脉血栓的风险。静脉血栓的症状包括患肢肿胀、疼痛、皮肤发红和发热,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肺栓塞症状。

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需要综合措施。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期卧床、手术后患者,应尽早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使用弹力袜或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日常生活中,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期活动下肢,保持适当的体重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助于降低静脉血栓的风险。一旦出现静脉血栓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影像学检查和血液检测,确诊后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抗凝药物、溶栓治疗或手术取栓。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防止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