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检查

2025.05.07 10:03

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检查包括基础体温测定、激素水平检测、超声检查、子宫内膜活检、宫腔镜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基础体温测定:通过每日清晨测量静息体温并记录,观察体温变化曲线。排卵后孕激素升高会导致基础体温上升0.3至0.5℃,持续约14天。双相体温曲线提示有排卵,单相曲线可能为无排卵性出血。该方法简单无创,但需长期坚持,受睡眠、疾病等因素干扰。

2.激素水平检测:在月经周期特定时间点抽血检查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雌激素、孕激素等。排卵前黄体生成素出现峰值,排卵后孕激素水平上升。激素异常可能反映黄体功能不足或卵泡发育障碍。多次检测可提高准确性,需结合临床表现分析。

3.超声检查:经阴道或腹部超声观察子宫形态、内膜厚度及卵巢情况。排卵期可见优势卵泡及黄体形成,内膜厚度随周期变化。异常出血时超声可排除息肉、肌瘤等器质病变。动态监测卵泡发育有助于判断排卵功能,无辐射且操作便捷。

4.子宫内膜活检:刮取少量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内膜是否呈现分泌期变化。分泌期内膜提示有排卵,增生期内膜则可能无排卵。活检还能发现内膜炎或癌前病变,但属有创操作,需避开妊娠可能。

5.宫腔镜检查:通过内窥镜直视宫腔,观察内膜形态、出血点及占位性病变。可直接取材活检,准确率高于超声。适用于反复出血或疑似宫腔粘连者,需无菌操作,偶有穿孔感染风险。

上述检查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组合,动态监测更利于明确诊断。临床需结合病史与体征综合判断,避免漏诊器质性疾病。规范检查有助于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