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外周神经痛是怎么回事

2025.09.25 16:46

外周神经痛是指由外周神经系统损伤或功能障碍引起的疼痛症状。这类疼痛通常表现为刺痛、灼烧感或电击样感觉,可能伴随麻木或肌肉无力。外周神经痛的发生与神经纤维受损后异常放电有关,常见于糖尿病、带状疱疹、外伤或压迫性病变等情况。

外周神经痛的病因多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原因,长期高血糖导致神经纤维代谢异常。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由病毒破坏神经节引起,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物理性损伤如挤压伤、手术创伤或慢性压迫如腕管综合征也会导致神经传导异常。某些化疗药物、酒精中毒或营养缺乏也可能诱发神经痛。疼痛特点包括自发性痛觉过敏、触诱发痛轻触引发剧痛及感觉异常,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诊断外周神经痛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神经电生理检测,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排除结构性病变。治疗需针对病因,如控制血糖、抗病毒治疗或解除神经压迫。药物首选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调节神经兴奋性的药物,严重病例可考虑局部注射或神经阻滞。避免过度活动患肢,防止进一步损伤。日常需注意保暖,均衡营养,尤其是B族维生素的补充。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运动障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不可逆神经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