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输尿管脱垂是怎么引起的

2024.07.26 10:53

输尿管脱垂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先天性疾病、分娩损伤、盆底肌肉松弛、医源性因素以及尿路结石等。具体分析如下:

1.先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导致的输尿管脱垂主要是由于输尿管发育异常,如输尿管过长、过弯曲等,使得输尿管在膀胱和肾脏之间的连接部位容易发生脱垂。这种情况通常需要通过手术治疗,纠正输尿管的异常结构,以减少脱垂的风险。

2.分娩损伤: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和韧带受到过度拉伸,可能导致输尿管位置改变,从而引发脱垂。为预防分娩损伤导致的输尿管脱垂,孕妇在孕期应适当锻炼盆底肌肉,并在产后进行康复训练,以加强盆底支持力。

3.盆底肌肉松弛:随着年龄的增长,盆底肌肉逐渐松弛,导致输尿管固定不稳,容易发生脱垂。加强盆底肌肉锻炼,如进行凯格尔运动,有助于改善盆底肌肉松弛现象,降低输尿管脱垂的风险。

4.医源性因素:手术操作过程中,如子宫切除、盆腔手术等,可能损伤输尿管及其周围组织,导致输尿管脱垂。为避免医源性因素引起的输尿管脱垂,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输尿管的损伤,并在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5.尿路结石:尿路结石可能导致输尿管局部炎症和水肿,进而引起输尿管脱垂。预防和治疗尿路结石,如增加水分摄入、调整饮食结构、使用药物排石等方法,有助于降低输尿管脱垂的风险。

输尿管脱垂的病因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可以降低输尿管脱垂的发生风险。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盆底肌肉的锻炼,预防尿路结石,避免不必要的医源性损伤,有助于减少输尿管脱垂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