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产后小便失禁怎么回事

2025.04.16 11:04

产后小便失禁可能与盆底肌损伤、分娩创伤、激素水平变化、膀胱功能异常、神经损伤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盆底肌损伤:产后小便失禁常见原因是盆底肌群在分娩过程中受到过度牵拉或撕裂,导致支撑尿道和膀胱的能力下降。盆底肌损伤会使尿道括约肌无法有效闭合,尤其在腹压增加时出现漏尿。顺产尤其是难产或胎儿过大时更容易发生,长期未恢复可能发展为压力性尿失禁。

2.分娩创伤:分娩时产道扩张、会阴撕裂或侧切可能直接损伤尿道周围组织及神经。器械助产如产钳或胎吸会增加创伤风险,导致尿道控尿机制暂时或永久性减弱。创伤愈合不良或感染可能进一步加重尿失禁症状。

3.激素水平变化:妊娠期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升高使盆底结缔组织松弛以适应分娩,产后激素骤降可能导致组织弹性恢复延迟。哺乳期持续低雌激素状态会延缓盆底修复,尿道黏膜萎缩也可能降低控尿能力。

4.膀胱功能异常:产后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或收缩无力均可引发尿失禁。分娩后膀胱敏感度改变可能导致急迫性尿失禁,表现为尿急和漏尿。部分产妇因产程过长出现膀胱神经调节紊乱,引发排尿功能障碍。

5.神经损伤:分娩时胎头压迫或产道扩张可能损伤支配膀胱和尿道的神经,尤其是骶神经丛。神经传导障碍会导致尿道括约肌反应迟钝或膀胱感觉异常,表现为压力性或混合性尿失禁。难产或第二产程延长者风险更高。

产后尿失禁需结合具体病因评估,早期干预如盆底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症状。若持续不缓解需排除其他泌尿系统病变,必要时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