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如何进行检查尿常规

2025.02.12 08:21

检查尿常规的步骤包括收集尿样、选择合适的尿液容器、进行初步观察、使用试纸条测试、记录结果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1.收集尿样:收集尿样是进行尿常规检查的第一步。通常建议在早晨第一次排尿时收集,因为此时尿液浓缩,能更好地反映身体的代谢状态。收集尿样时,应确保容器干净,避免污染。对于女性,最好在月经结束后进行检查,以免影响结果。尿样应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若不能立即检测,应将其放在冰箱中保存,但不宜超过24小时。

2.选择合适的尿液容器:选择合适的尿液容器对于尿常规检查至关重要。通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容器,确保容器无菌且密封良好,以防止外界污染。容器的容量应足够,通常为50毫升以上,以便于后续的各种测试。避免使用有化学残留的容器,以免干扰检测结果。

3.进行初步观察:在实验室中,进行尿常规检查时,首先要对尿样进行初步观察。这包括观察尿液的颜色、透明度和气味。正常尿液通常呈淡黄色,清澈透明,气味轻微。若发现尿液颜色异常如红色、浑浊等或气味刺鼻,可能提示存在潜在的健康问题,如血尿、感染等。

4.使用试纸条测试:使用试纸条测试是尿常规检查的重要环节。试纸条上涂有不同的化学试剂,可以检测尿液中的多种成分,如蛋白质、糖、酮体、胆红素、亚硝酸盐等。将试纸条浸入尿样中,等待规定的时间后,观察试纸条的颜色变化,并与标准色卡对比,记录结果。这些结果可以初步判断肾功能、代谢状态及是否存在感染等问题。

5.记录结果和分析:最后一步是记录测试结果并进行分析。实验室技术人员会将试纸条的结果与正常范围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存在异常。若发现异常,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或咨询医生。记录结果时,应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包括尿样的收集时间、患者的基本信息等,以便于后续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尿常规检查,可以初步了解个体的健康状况,及早发现潜在的疾病,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尿常规检查是一项简单而有效的筛查工具,适合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