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消化道溃疡发病原因有哪些

2024.12.03 11:33

消化道溃疡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因素、胃酸分泌过多、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可破坏胃和十二指肠的黏膜屏障,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发展为溃疡。幽门螺杆菌凭借其螺旋形结构容易钻透胃黏膜,且能产生多种酶和毒素,损伤胃黏膜细胞,改变局部微环境,促使胃酸分泌增加,胃蛋白酶活性增强,最终导致黏膜被消化形成溃疡。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可引发消化道溃疡。非甾体抗炎药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而前列腺素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其合成减少会使胃黏膜防御功能下降。糖皮质激素则可抑制胃黏液分泌,降低胃黏膜抵抗力,同时还能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溃疡发生风险。

3.胃酸分泌过多:胃酸是消化食物的重要物质,但分泌过多时会对胃和十二指肠黏膜产生自身消化作用。当胃黏膜的防御机制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失衡时,就容易形成溃疡。例如,胃泌素瘤患者由于胃泌素分泌过多,不断刺激壁细胞分泌胃酸,导致胃酸大量分泌,大大增加了溃疡发病的可能性。

4.遗传因素:部分消化道溃疡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遗传因素可能影响胃黏膜的结构和功能,使其防御能力相对较弱。一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可能与溃疡的易感性相关,比如某些基因可能影响胃酸分泌的调节机制或者胃黏膜细胞的修复能力,使得个体在相同的外界因素刺激下更容易发生溃疡。

5.不良生活习惯: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酗酒、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会促使消化道溃疡发病。吸烟可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同时减少胰腺分泌碳酸氢盐,降低幽门括约肌张力,使胆汁容易反流进入胃内,破坏胃黏膜屏障。酗酒则直接损伤胃黏膜,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削弱其防御功能。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的调节,促使胃酸分泌失调,胃黏膜血管收缩,导致黏膜缺血缺氧,容易引发溃疡。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戒烟限酒,谨慎使用可能引发溃疡的药物。如果怀疑感染幽门螺杆菌,应及时就医检查治疗,以降低消化道溃疡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