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经常肠胃炎是怎么回事

2024.08.19 07:17

胃肠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因可能包括饮食不当、细菌或病毒感染、药物副作用、压力过大以及自身免疫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饮食不当:饮食不洁或食用变质食物是引发胃肠炎的常见原因。食物中可能含有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如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等,进入人体后可引发急性胃肠炎。预防此病因,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期或未煮熟的食物。

2.细菌或病毒感染: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病毒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是导致胃肠炎的常见病原体。感染途径包括食物、水、接触传播等。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

3.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抗生素,可能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导致胃肠炎。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必要时可采取胃黏膜保护措施。

4.压力过大: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可能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胃肠道功能,从而引发胃肠炎。学会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预防胃肠炎的发生。

5.自身免疫问题:自身免疫性胃炎、炎症性肠病等疾病可能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胃肠道黏膜,引发胃肠炎。针对这类病因,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胃肠炎的病因多种多样,涉及饮食、感染、药物、心理和免疫等多个方面。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有助于减轻症状、预防疾病复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重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合理用药,学会缓解压力,并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胃肠炎。同时,定期体检,了解自身健康状况,也有助于预防胃肠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