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伟雁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产科

怀孕肝功能异常

2025.04.10 08:07

怀孕期间肝功能异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可能与妊娠期特有的生理变化或病理因素有关。肝功能异常通常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需要及时关注和处理,以确保母婴健康。

怀孕期间,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升高,可能对肝脏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如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等,也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和胆汁酸升高,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则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危及母婴生命。原有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在怀孕期间也可能加重,导致肝功能进一步恶化。怀孕期间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非常重要,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对于怀孕期间肝功能异常的情况,首先需要明确病因。如果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如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通常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如使用熊去氧胆酸等。对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严重情况,可能需要提前终止妊娠以保护母婴安全。原有肝脏疾病的孕妇需要在怀孕前进行充分评估,并在怀孕期间密切监测肝功能,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饮食方面,孕妇应避免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以减轻肝脏负担。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也有助于维持肝功能稳定。

怀孕期间肝功能异常可能对胎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如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等。孕妇一旦发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监测。孕妇应避免自行服用药物,尤其是可能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以免加重肝功能异常。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合理的护理,大多数孕妇的肝功能异常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保障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