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慢性乙状结肠炎会引起便秘吗

2024.11.22 16:01

慢性乙状结肠炎可能会引起便秘。

慢性乙状结肠炎是一种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在炎症状态下,乙状结肠的黏膜处于充血、水肿等病理改变之中。会影响肠道正常的蠕动功能。一方面,炎症刺激可能导致肠道神经功能紊乱,使得肠道蠕动节律失调,原本协调的推进性蠕动可能会被打乱,从而使粪便在肠道内的传输减慢,容易引起便秘。另一方面,长期的炎症可能导致乙状结肠黏膜受损,肠道分泌功能也可能受到影响,肠腔内黏液分泌减少,这使得粪便缺乏足够的润滑,难以顺利排出体外,进而导致便秘症状的出现。而且,慢性乙状结肠炎患者通常因为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减少进食量或者改变饮食习惯,这也可能间接导致便秘,例如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时,粪便体积减小,肠道蠕动的刺激减弱,更易引发便秘。

慢性乙状结肠炎患者如果出现便秘症状,需要注意很多事项。要避免过度用力排便,因为这可能会加重乙状结肠的压力,进一步损伤肠道黏膜,甚至可能引发肠道出血等并发症。饮食上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但也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大量增加膳食纤维导致肠道不耐受。同时,要积极治疗慢性乙状结肠炎本身,按照医生的要求规律服药,定期复查,以控制炎症,改善肠道功能,缓解便秘等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