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患了急性乙肝是什么意思

2025.08.19 16:15

急性乙肝是指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急性炎症,通常在感染后六个月内出现症状。急性乙肝可能表现为轻微到严重的肝脏损伤,部分患者可能会经历黄疸、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大多数情况下,急性乙肝会在几个月内自愈,但也有少数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乙肝,甚至导致肝硬化或肝癌。

急性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性接触以及母婴传播。感染后,乙型肝炎病毒会在肝脏内复制,导致肝细胞受损,进而引发炎症反应。部分患者在感染后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另一些患者则可能无明显症状,甚至在体检中偶然发现肝功能异常。急性乙肝的诊断通常依赖于血液检测,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anti-HBc及乙肝病毒表面抗体anti-HBs的检测。治疗方面,急性乙肝一般以支持疗法为主,重在缓解症状和保护肝脏功能。大多数患者在几个月内会自然康复,恢复正常的肝功能。

在应对急性乙肝时,需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摄入,避免饮酒和其他可能损害肝脏的物质。其次,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对于有高风险行为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乙肝病毒检测,以便及早发现和处理。对于已经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患者,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用品,以减少传播风险。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对于高风险人群。心理健康同样重要,感染后可能会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支持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大多数急性乙肝患者能够顺利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