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性病科

带状疱疹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有哪些

2025.03.18 09:24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再次激活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该病毒初次感染时通常表现为水痘,痊愈后病毒潜伏于神经节中,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重新激活并沿神经分布,引发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的典型临床表现为沿单侧神经分布的簇集性水疱,伴有剧烈疼痛,常见于胸背部、腰腹部及头面部。

带状疱疹的发病原因主要与免疫力下降有关。年龄增长、疲劳、精神压力、慢性疾病、免疫抑制剂使用等因素均可导致病毒重新激活。病毒从潜伏的神经节中沿感觉神经纤维向皮肤扩散,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神经痛和皮肤损害。临床表现通常分为前驱期、疱疹期和恢复期。前驱期表现为局部皮肤灼热、刺痛或瘙痒,随后出现红斑和簇集性水疱,水疱内容物清亮,逐渐浑浊并结痂。疼痛是带状疱疹的突出症状,可表现为持续性刺痛、灼痛或电击样疼痛,部分患者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头面部带状疱疹可累及三叉神经或面神经,导致眼睑下垂、视力损害或面瘫等并发症。

带状疱疹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临床表现,必要时可通过病毒检测或病理检查确诊。治疗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如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等,早期使用可缩短病程、减轻症状。疼痛管理包括使用镇痛药、抗抑郁药或抗癫痫药。预防带状疱疹的关键在于提高免疫力,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带状疱疹疫苗可有效降低发病风险,建议50岁以上人群接种。带状疱疹具有传染性,水疱内容物中含有病毒,接触后可导致水痘,因此患者应避免与未接种水痘疫苗或免疫力低下者密切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