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怎么治疗

2025.07.23 08:37

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症状、补充钙和维生素D增强骨骼强度、物理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适度运动增加骨密度、调整生活方式避免加重骨骼负担。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治疗缓解症状: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双膦酸盐类或降钙素,能够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量流失,同时缓解疼痛。非甾体抗炎药可用于短期镇痛,但需注意胃肠道副作用。严重疼痛时可考虑医生指导下使用镇痛药物,避免长期依赖。

2.补充钙和维生素D增强骨骼强度: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每日摄入量应达到推荐标准。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缺乏时需额外补充。建议通过饮食或制剂补充,定期监测血钙和维生素D水平,避免过量摄入导致不良反应。

3.物理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热敷、按摩或低强度电疗可放松肌肉,减轻疼痛。针灸或推拿有助于疏通经络,缓解局部僵硬。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当操作加重损伤。

4.适度运动增加骨密度:负重运动如步行、太极拳可刺激骨骼生长,延缓骨质疏松进展。水中运动适合疼痛明显者,减少关节压力。运动强度需循序渐进,避免剧烈活动引发骨折。

5.调整生活方式避免加重骨骼负担: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摄入以防钙流失。保持正确姿势,避免弯腰提重物。居家环境应防滑防摔,降低骨折风险。

疼痛期间需避免长时间卧床,适度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定期复查骨密度,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饮食均衡,避免高盐高脂影响钙吸收。出现剧烈疼痛或活动受限时及时就医,排除骨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