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肝硬化腹水的形成机制

2025.08.20 16:10

肝硬化腹水的形成机制主要与肝脏功能的损害和门静脉高压有关。肝硬化导致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影响体内液体的正常代谢和分布,最终导致腹腔内液体的积聚。

在肝硬化的情况下,肝脏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显著变化。肝脏受损后,肝小叶内的血流受到阻碍,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门静脉高压使得腹腔内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从血管内渗漏到腹腔中。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进一步促使液体向腹腔转移。与此同时,肾脏对血流量的感知也受到影响,激活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水钠潴留,加重腹水的形成。肝硬化患者常伴有全身性炎症反应,炎症介质的释放也可能促进腹水的发生。

在管理肝硬化腹水时,需要注意多方面的因素。首先,定期监测腹水的量和性质,有助于评估病情的变化。其次,饮食管理至关重要,低盐饮食可以有效减少水钠潴留,减轻腹水症状。适当的利尿剂使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液体,但需谨慎调整剂量,避免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损害。定期进行腹腔穿刺抽液可以缓解腹水引起的不适,但应注意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患者的心理支持和教育也不可忽视,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定期随访和评估肝功能状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应对病情的变化,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获得最佳的效果。